有時候孩子不是故意要搗亂,故意不聽話,而是實在沒事可做,所以才在房間里跑來跑去。如果孩子有事可做,沒空搗亂,通常會安靜、乖巧很多。
有時孩子不想配合我們的工作,不聽我們的話,是因為孩子想表達自己的想法,這時不要強迫孩子按我們的想法來做,而是應該試著給孩子一些選擇的機會,讓他自己去選擇。
有時孩子會把我們的話當成耳旁風,這時不妨用行動說話,給孩子一個教訓。值得注意的是在很多父母看來,與孩子聊天是“閑事”,教孩子學習知識才是正事。其實我們經常忽略的、習以為常的“聊天”,正是一種很好的教育孩子的手段。會聊天的父母往往能寓教于樂,在愉快的聊天中讓孩子接受自己的教導。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特征、愛好,父母不要把自己的意愿強加給孩子,而是要真正地了解孩讓孩子做適合他的事情,這樣才能充分發(fā)揮他自身的潛力,否則,只會讓孩子更想反抗。
青少年不上學還可能影響家庭的整體氛圍。一個積極向上、充滿學習氛圍的家庭環(huán)境對青少年的成長至關重要。然而,當家庭中的青少年選擇放棄學業(yè),家庭的整體氛圍可能變得沉悶、壓抑,甚至充滿負面情緒。這種氛圍不僅不利于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還可能對家庭成員之間的關系造成進一步的破壞。
青少年階段的學生正處在“心理斷乳期”,開始從心理上依附父母,發(fā)展為立意向強烈。他們立活動的愿望日益強烈,迫切要求得到別人的尊重、信任和友誼。此外,這個階段的孩子精力旺盛,求知欲強,而實際的知識水平不高,缺乏社會經驗,容易接受社會上某些人和事的不良影響,并在其引誘下走上邪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