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7年(光緒二十三年),開鑄“江南省造”三種無紀年版別銀元(俗稱老江南,)標準庫平七錢二分的重量應當在30克左右。1898年~1905年(光緒二十三年至三十一年),江南造幣廠在八年時間里所生產的銀幣,增加了干支紀年(俗稱新江南),早期重量也是按之前標準30克來制造,但是沒有流通;后來重量改成26.3--27克,這是我國在銀幣鑄造上鐫干支紀年系列早的省份。根據(jù)八年鑄幣統(tǒng)計,光緒三十一年鑄幣少,但亦生產了200多萬枚銀幣,多的年份要數(shù)光緒二十七年,這一年里,共鑄制了5000多萬枚銀幣,由此,可以看出這家造幣廠的生產能力非同一般。1911年(宣統(tǒng)三年),江南造幣廠共鑄壹元銀幣70.5萬枚,貳角銀幣5.5萬枚,壹角銀幣1萬枚?,F(xiàn)存世的有“江南省造宣統(tǒng)元寶”一錢四分四厘(貳角)和七分二厘(壹角)幣兩種。
湖北省開我國銅元之先河,此后的五十年,銅元被大量制造,總數(shù)應上百億枚,至今大量存世。故普通銅元價值不高。由于機制銅元較之方孔銅錢鑄造精良,市商樂用,流通順暢。次年,即諭令沿江沿海各省準許仿鑄。爾后,全國各地紛紛開機鑄造銅元。故當十銅元鑄造地各異,這是區(qū)分不同當十銅元的明顯特征。
光緒29年(公元1903年)鑄,,現(xiàn)藏臺灣鴻禧美術館,1991年6月在美國加州拍賣會上以18.7萬美元落槌中國近代銀幣珍品 目前,各種傳播媒介中評論錢幣收藏和投資的文章不可謂不多,但幾乎都是論述新中國成立后發(fā)行的各種現(xiàn)代幣,尤其是以近幾年發(fā)行的流通紀念幣為多。而介紹我國近代銀幣珍品投資的文章,卻如鳳毛麟角,十分。長期以來,近代銀幣雖然沒有經過人為的炒作,但價格卻一直穩(wěn)步攀升,表現(xiàn)出良好的保值增值功能,其潛在的投資價值不可低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