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山玉器,冠絕古今。然學習紅山難否?怎樣理解紅山文化玉器蘊藏的文化內(nèi)涵和藝術內(nèi)涵?如何定位紅山玉器的歷史價值和收藏價值?如何辨識、賞評、盤玩紅山玉器?在下愿意在這幾個層面上做點事,推出《大話紅山》。
看假的問題,也要注意方法,如果你沒有對各類仿品有細致的研究和分類整理,就不要輕易的說假。你都沒研究過假的什么樣,怎么就能說它假的呢?!很多人的思維是,不真即假,這個話是沒錯,但是沒錯的前提是你的方法能識別所有的真品和仿品。現(xiàn)在誰能說自己的方法適合所有的真品?如果不能識別所有真品,這個話就是錯的。
很多人達不到像不聞山人老師的眼力,所以,對于大多數(shù)人來說,有研究也罷,有方法也罷,有一定的眼力也罷,古玉要分為三類,而不是兩類:能看懂的真品,能看懂的假品,第三類,是看不懂真假的東西。
沒有第三類,那就不是我們的看古玉的方法有問題了,而是我們的思維錯了。這就是所謂“術”和“道”的區(qū)別。
判斷玉器的新舊真?zhèn)?,是已掌握古代玉器的類型特點;第二是掌握古玉做偽的方法。
上一篇講到在鑒定過程中經(jīng)驗、見識起著重要的作用,要確定作品的類型歸屬,明確作品具有的時代特點。具體地說,要進行造型、紋樣、制造方法方面的判斷。
古玉鑒定的方法
這里要注意玉器各方面特點的一致性,就是說從各個角度來判斷,得出的結論應有一致性,應為同一時代、同一地區(qū)的玉器特點,不能多特征拼湊。如果出現(xiàn)了不同,則要另行分析,將以晚的時代特征為基準。
在得出初步的類型歸屬意見后,便要進行真?zhèn)蔚呐袛啵@時,同樣需要進行造型、紋樣、材料、加工工藝方面的分析,還要判斷是否有人工傷殘、人工染色和人工作舊,而有關古玉做偽方法方面的知識,鑒定者對見
過的假古玉特點的了解,就顯得非常重要了。
由于假古玉的制造方法太多,目前又無部門進行假古玉標本的歸納,要進行重要鑒定時,鑒定者要自備舉證方法,因而有條件的,要進行有關的資料整理。
依據(jù)玉色判斷新舊。玉器制成后,玉表面因暴露于空氣中,或埋于地下,或經(jīng)人體接觸,或其他原因,會產(chǎn)生顏色變化。
例如,北京故宮博物院存有一部分明代玉帶,為典型的明宮遺存,未曾入土,其中一些帶板,表面已成舊色,同新玉作品有明顯的區(qū)別。其原因在于長時間的空氣氧化。這表明玉材表面是可以出現(xiàn)新舊變化的。但這種變化非常緩慢,且受到多種因素影響。如果把玉器置于較為封閉的狀態(tài)下,它顏色變化就會更加緩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