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浮雕由于起位較高、較厚,形體壓縮程度較小,因此其空間構造和塑造特征更接近于 圓雕,甚至部分局部處理完全采用圓雕的處理方式。高浮雕往往利用 三維形體的空間起伏或夸張?zhí)幚?,形成濃縮的空間深度感和強烈的視覺沖擊力,使浮雕藝術對于形象的塑造具有一種特別的表現(xiàn)力和魅力。法國巴黎戴高樂廣場 凱旋門上的建筑浮雕《1792年的出發(fā)》,是高浮雕的杰作。藝術家將圓雕與浮雕的處理手法加以成功的結合,充分地表現(xiàn)出人物相互疊錯、起伏變化的復雜層次關系,給人以強烈的、撲面而來的 視覺沖擊感。
在充分表達審美思想情感的基本創(chuàng)作原則之下,浮雕的不同形態(tài)各有藝術品格上的側重或表現(xiàn)的適應性。一般地說,高浮雕較大的空間深度和較強的可塑性,賦予其情感表達形式以莊重、沉穩(wěn)、嚴肅、渾厚的效果和恢弘的氣勢;淺浮雕則以行云流水般涌動的繪畫性線條和多視點切入的平面性構圖,傳遞著輕音樂般的平和情調和抒情詩般的浪漫柔情。
浮雕主要有神龕式、高浮雕、淺浮雕、線刻、鏤空式等幾種形式。
1、我國古代的 石窟雕塑可歸結為 神龕式雕塑,根據(jù)造型手法的不同,又可分為寫實性、裝飾性和抽象性;
2、薄浮雕以線為主,以面為輔,線面結合。深2~5毫米。薄而有 立體感,以疏襯密,刀法洗練;
3、 陰雕通常在箱、櫥、床、柜的板面雕刻。不用畫稿,以刀代筆,意在筆先,以明快的刀法雕刻陰紋圖案;
4、 高浮雕是指壓縮小,起伏大,接近圓雕,甚至半圓雕的一種形式,這種浮雕明暗對比強烈,視覺效果;
5、 淺浮雕壓縮大,起伏小,它既保持了一種建筑式的平面性,又具有一定的體量感和起伏感;
6、 線刻是繪畫與雕塑的結合,它靠光影產生,以光代筆,甚至有一些微妙的起伏,給人一種淡雅含蓄的感覺;
7、鏤空雕是把所謂的浮雕的底板去掉,從而產生一種變化多端的 負空間,并使負空間與正空間的輪廓線有一種相互轉換的節(jié)奏。這種手法過去常用于門窗欄桿家具上,有的可供兩面觀賞。
雕塑的產生和發(fā)展與人類的生產活動緊密相關,同時又受到各個時代宗教、哲學等社會意識形態(tài)的直接影響。在人類還處于舊石器時代時,就出現(xiàn)了原始石雕、骨雕等。歷代的雕塑遺產在一定意義上成為人類形象的歷史。傳統(tǒng)的觀念認為雕塑是靜態(tài)的、可視的、可觸的三維物體,通過雕塑訴諸視覺的空間形象來反映現(xiàn)實,因而被認為是典型的造型藝術、靜態(tài)藝術和空間藝術。
浮雕的一般都是要根據(jù)每個地方的建筑的需要,同事也可以充分的展現(xiàn)自己的意義和價值。它適應著紀念性建筑的表達,它可以表達人們某種向往、崇敬和膜拜的情感,或者可以記錄某些比較重要的人物故事等,也是一種傳承。
可見在古今中外的漫漫藝術長河中,浮雕的樣式己呈現(xiàn)出紛繁多樣的面貌,以浮雕的幾何化圖案裝飾,構成了一個富于裝飾性的移體,大限度地利用了和展現(xiàn)了審美和實用功能的結合。而且隨著時代的演進、科學技術的發(fā)展和人類審美能力的不斷提高,無論是銅雕、木雕、石雕藝術家門都喜歡用浮雕來表達自己的已是世界,浮雕的內涵和外延更趨寬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