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血石
拼合石:一般有拼接雞血石和鑲嵌雞血石兩種。鑒別時,只要認真,不難找到拼合的痕跡。
假石:假血雞血石是用無“血”或少“血”的天然雞血石并在其上繪上紅色假“血”而成。鑒別時主要從其“血”的特征、硬度、血形、辰砂礦物存在與否并借助于化學試劑等方法進行。
各地石:一般來看,昌化雞血石的血色為純濃艷色,而巴林雞血石的血色偏暗,多呈暗紅色。昌化雞血石的血形多呈條帶狀、片狀和團塊狀,略具方向性,而巴林雞血石的血形多呈棉絮狀、云霧狀,無方向性;昌化雞血石的血濃集,而巴林雞血石的血清散;昌化雞血石不易褪色,而巴林雞血石易褪色。此外,其在質(zhì)地、硬度、韌度等方面也存在差異,只要有經(jīng)驗,不難將其區(qū)別。
人造石:其一般是以略色不透明的塑料為“地”,在其上用辰砂粉未或紅色有機顏料當“血”,并在其外涂一層保護樹脂,俗稱“工藝雞血石”。它的鑒別主要是基于其“地”的特征,并用熱針探測及借助于化學試劑等進行。
雞血石被稱之為世間貴的石頭,對于保養(yǎng)是需要非常注意的,而雞血石正確的保養(yǎng)方法有如下:
制成品封蠟拋光后,用錦盒密封保存在陰涼處;如長期收藏,也可只封蠟不拋光,讓表面留一層薄蠟,這樣可以使石材的光澤、色澤不變。雞血石切忌在陽光下曝曬,或長期置于強光下,并避免長期置于高溫環(huán)境中。因為雞血石的汞元素在陽光的曝曬和高溫環(huán)境中容易走失而引起血色變紫、變暗或變淡。
雞血石血色的多寡與鮮艷程度也決定了其價格。雞血石血色有鮮紅、正紅、深紅、淺紅、紫紅等多種,形狀有塊紅、條紅、星紅、霞紅等。一般而言,其以血多,色鮮、形美為佳;血質(zhì)以深沉有厚度感、血有集結(jié)和分布均衡為佳。血色少于10%者為一般,少于30%者為中檔,大于50%者為珍品,70%以上者十分珍貴。全紅為上,被稱為“大紅袍”。在巴林右旗的巴林石博物館中,一塊“巴林雞血王”,2015年市場的估價為6億元人民幣。2016年7月,在法國巴黎的一場拍賣會上,一方估價50-60歐元的印章,終以33萬歐元(近250萬人民幣)成交,被拍賣的雞血石是一方乾隆“敬勝怠”雞血石印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