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不聞山人也不僅僅只是依靠皮殼去看這件兒太陽神的,因為他是玩兒珠子的大行家,對孔道也非常的熟悉,太陽神上打孔也是他判斷這件東西的依據(jù)。還有
觀察歲月在玉器上打下的老化、熟舊的印記,以及當時的制作工藝留下的表面痕跡和時代特征,這些都應該是他鑒定這件紅山太陽神的依據(jù)。
我們也要注意,很多時候,掌握某方法的人很容易不清楚該方法的適用范圍,或者簡單認為該方法沒有邊界,適用一切,那就很容易犯錯誤。
判斷玉器的新舊真?zhèn)?,是已掌握古代玉器的類型特點;第二是掌握古玉做偽的方法。
上一篇講到在鑒定過程中經(jīng)驗、見識起著重要的作用,要確定作品的類型歸屬,明確作品具有的時代特點。具體地說,要進行造型、紋樣、制造方法方面的判斷。
依據(jù)玉色判斷新舊。玉器制成后,玉表面因暴露于空氣中,或埋于地下,或經(jīng)人體接觸,或其他原因,會產(chǎn)生顏色變化。
例如,北京故宮博物院存有一部分明代玉帶,為典型的明宮遺存,未曾入土,其中一些帶板,表面已成舊色,同新玉作品有明顯的區(qū)別。其原因在于長時間的空氣氧化。這表明玉材表面是可以出現(xiàn)新舊變化的。但這種變化非常緩慢,且受到多種因素影響。如果把玉器置于較為封閉的狀態(tài)下,它顏色變化就會更加緩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