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景德鎮(zhèn)官、民窯瓷器上的紀年類款,從款識內(nèi)容看,主要分為朝代款(又稱年款)和干支款兩大類。年款多用于官窯器上,干支款多見于民窯器上。官窯年款以楷書或篆書的“大清某某年制”、“某某年制”、”某某御制”為多見,如“大清康熙年制”、“雍正年制”、“康熙御制”等。
款字多落于器物外底,個別的落于近口沿、足內(nèi)沿等處。六字楷書年款多作雙行排列,個別為三行排列或一排橫列,款外圍以雙重圓圈、雙重方框,也有無邊欄的。六字篆書年款絕大多數(shù)作三行排列,少數(shù)作一排橫列,極個別的為雙行排列,款外多無邊欄,個別的圍以雙重圓圈或雙重方框。四字楷書或篆書年款多作雙行排列,外圍雙重圓圈、雙重方框,也有無邊欄的,個別的四字篆書年款作上下右左錢文排列。
Lot5336
清道光 粉青釉描金福壽花卉荸薺瓶
高27cm
成交價
RMB 2, 912, 000
題識
“大清道光年制”款
北京保利5周年秋季拍賣會
拍賣專場 中國古董珍玩(一)
嘉慶二十五年之間,御瓷燒制沿襲前朝余緒,無論紋飾、色釉、器型皆不出乾隆朝之規(guī)制,雖有可觀之作,卻缺失鮮明的自身風(fēng)格,而能承存雍干御瓷風(fēng)骨者惟有道光一朝,其時御瓷生產(chǎn)數(shù)量雖遠不如前,卻時有逸品迭出,予人清新脫俗之感,本品通體以粉青釉為地,色澤勻凈而靜穆怡人,描繪金彩紋飾繁密而華麗,見有洪福銜磬圖和纏枝蓮捧壽圖,寄寓福壽雙慶之意。外底綠松石地留白紅彩書“大清道光年制”六字三行篆書款。冬青釉上描金乃是乾隆朝御瓷之,是為清宮至為尊貴之名品,翻查當(dāng)今公私典藏,運用此裝飾技法者不過數(shù)例,如北京故宮博物院收藏“乾隆款粉青地描金蓮蓬式花插”。本品承襲乾隆朝之式樣、彩畫、物料,造型雋秀文雅,裝飾清新,冬青配以金彩,極見俊逸雅致之氣,無紅地描金之俗艷,少霽藍描金之炫爍,淡恬含蓄,更為,毫不遜色于前朝。而存世亦未見同類之作,猶為難得。
Lot5438
清道光 御用黃地粉彩軋道“萬壽節(jié)令”膳碗(一對)
直徑14. 9cm
成交價
RMB 1, 840, 000
題識
“大清道光年制”款
北京保利拍賣2022年秋季藝術(shù)品拍賣會
拍賣專場 十面觀止-諸家藏重要明清陶瓷
本品宮碗式樣,造型典雅端重,胎釉具佳。外壁于黃彩軋道地上開光,內(nèi)繪折枝花卉圖,取以菊花為主體,花朵姿態(tài)各異,下皆有靈芝相配。開光間以海水折枝仙桃字帶為飾,寓意萬壽無疆。碗內(nèi)亦以青花繪有同樣寓意的畫面,碗心開光內(nèi)繪福山壽海、靈芝青竹,內(nèi)壁分繪四組青花花卉紋。全器設(shè)色豐富多彩,組成萬花獻瑞、萬壽無疆之意,具有鮮明的年節(jié)喜慶色彩。底以青花書“大清道光年制”六字三行篆書款。據(jù)記載,此類宮碗系按乾隆皇帝旨意燒造的御用器物,并于宮廷節(jié)令當(dāng)天使用。
在紋飾上道光時期青花紋飾線條纖細,畫面安排妥帖,但過于平整,畫意呆滯,人物有形無神。裝飾逐漸摒棄乾隆時期的華麗宮廷風(fēng)格,花卉紋更加圖案化。花卉紋飾主要以單線平涂為主,勾勒線條均勻而缺少力度。官窯器中仿康熙山水紋工致而精美,民窯器中則多見仿康熙時期刀馬人物的紋飾。白描青花仍是民窯主要裝飾的方法,帶有日本風(fēng)格的皮球花紋常被采用。以生活場景為題材的紋飾,如放牧紋、山水紋、嬰戲紋等,被采用新的表現(xiàn)形式而重新出現(xiàn),寫實而生動。
粉彩是道光瓷器中的主流,除白底粉彩器外,所見有各種開光粉彩,如珊瑚紅地粉彩、綠地粉彩、抹洪地粉彩等,而且往往是和描金工藝結(jié)合。道光時期官窯繪工,但紋飾缺乏細膩的感覺。道光的民窯彩繪布局雜亂,施彩薄而欠鮮艷。線條呆滯,紋飾上色彩時而漫出線外的現(xiàn)象,藝術(shù)成就不高。
道光青花瓷使用的是國產(chǎn)料,早期的青花呈色較為穩(wěn)定,色澤亮麗且濃艷;到了晚期青花呈色淡雅,但層次較為清晰。道光民窯青花的色調(diào)是暗淡漂浮的。淡描青花的燒造在道光時期還是非常流行的。
道光時期的青花瓷品種還是比較多的,有青花釉里紅、青花紅彩、青花黃彩、哥窯青花、青花加紫、青花加白、青花堆粉、青花粉彩等品種,這一時期青花粉彩大量的出現(xiàn)。青花堆粉又叫"堆粉青花"或者"青花加白",這種早是出現(xiàn)在康熙,康熙之后也有燒造,但數(shù)量很少,直到嘉慶以及道光時期才比較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