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一旦做錯了事,總擔心父母會責備他,如果如他所想的責備他,那么孩子反而會有一種如釋重負的感覺,對批評和自己所犯的過錯也就不以為然了;相反,如果父母保持沉默,孩子的心里反而會緊張,會感到不自在,進而反省自己的錯誤。
俗話說:“良言一句三冬 暖,惡語傷人六月寒?!背晒Φ母改甘巧钪佳缘拿钣玫?。他們善于觀察子女的心態(tài)處境,然后選擇時機,有針對性地給予語言的撫慰、 溫暖和鼓勵,這樣,孩子的 理想之花就會漸漸開放。反之,橫挑鼻子豎挑眼,不加分析地亂指責,以長輩自居,要求孩子無條件服從,不容孩子分辯,這種教育方式有害無益。
父母需要注意的是,當發(fā)現(xiàn)孩子厭學問題嚴重,自己無力解決時,要積極尋求外界的輔助手段,和學校的老師積極溝通,必要的時候?qū)で髾C構(gòu)的幫助,讓孩子走出厭學的困境。
有時候孩子不是故意要搗亂,故意不聽話,而是實在沒事可做,所以才在房間里跑來跑去。如果孩子有事可做,沒空搗亂,通常會安靜、乖巧很多。有時孩子不想配合我們的工作,不聽我們的話,是因為孩子想表達自己的想法,這時不要強迫孩子按我們的想法來做,而是應該試著給孩子一些選擇的機會,讓他自己去選擇。
我們總是習慣對孩子說“不許看電視”“不許吃零食"“不許講臟話”…不許孩子這樣,不許孩子那樣?!安辉S”說得多了不僅沒有效果,還會引起孩子的反感,為此我們不妨換一種方式說告訴孩子希望他怎么做。
每個人都不希望被人強迫做自己不喜歡的事,孩子也一樣,所以對于大人的命令、要求,孩子發(fā)點脾氣也正常。不過,任由孩子鬧情緒是不可取的,我們不妨換個思路,用孩子所喜歡的吸引他,比如孩子喜歡的玩具、食物,或是孩子喜歡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