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纖跳線的分類方式
按傳輸媒介(光纖類型)分類
這是核心的分類方式,決定了跳線的傳輸距離、帶寬及適用場景,主要分為單模光纖跳線和多模光纖跳線,兩者差異顯著:
對比維度 單模光纖跳線(SM) 多模光纖跳線(MM)
光纖芯徑 8~10μm(纖細,僅允許單條光路傳輸) 50μm 或 62.5μm(較粗,允許多條光路傳輸)
傳輸波長 1310nm、1550nm(長波長,衰減低) 850nm、1300nm(短波長,衰減較高)
傳輸距離 遠(百米至數十公里,如 10km、40km) 近(通?!?km,如機房內短距離連接)
帶寬 高(支持萬兆、十萬兆等高速率) 中低(支持千兆及以下,部分支持萬兆短距)
光源要求 需搭配激光光源(如 LD) 可搭配 LED 光源(成本低)
適用場景 長途通信、園區(qū)骨干網、跨機房連接 機房內設備互聯(如交換機 - 服務器)、光纖到戶(FTTH)短距段
光纜與光纖跳線的核心特點對比
為更清晰區(qū)分兩者差異,下表從關鍵維度進行總結:
對比維度 光纜(Optical Cable) 光纖跳線(Fiber Jumper)
核心定位 通信鏈路 “主干通道” 設備與鏈路 “活動連接組件”
結構復雜度 復雜(多芯光纖 + 加強元件 + 多層護套) 簡單(單 / 雙芯光纖 + 兩端連接器 + 薄護套)
傳輸距離 長(百米至數百公里) 短(≤100 米,多為機房內短距)
芯數 多(數十至數百芯) 少(1~2 芯為主,多芯需 MPO 連接器)
靈活性 低(固定敷設,不可隨意調整) 高(即插即用,可靈活插拔 / 更換)
環(huán)境適應性 強(防水、抗紫外、耐高低溫,支持室外) 弱(僅適用于室內常溫環(huán)境,無防水設計)
成本(單單位) 高(材料 + 施工成本高) 低(單價低,無施工成本)
典型應用 長途干線、園區(qū)骨干網、室外鏈路 機房設備互聯、用戶端連接、測試場景
一舟室外單模光纜工作環(huán)境:工作及存儲溫度一般為 - 40℃~70℃,可在較寬的溫度范圍內正常工作,適應不同地區(qū)的氣候條件。
應用場景:適用于以管道敷設為主的場合,也可采用架空敷設方式,廣泛應用于數據中心、通信基站、城域網等關鍵場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