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藏冷凍集裝箱是一種保溫性好、能保持一定低溫要求的容器,適用于各種易腐食品的運輸和儲存。為運輸需要一定溫度的冷凍或低溫貨物而設計的容器。分為帶冰箱的內置式機械冷藏冷凍集裝箱和不帶冰箱的外置式機械冷藏冷凍集裝箱。
用冷凍集裝箱運輸冷凍貨物時,溫度不得-18℃。一般來說,英尺冷藏冷凍集裝箱的平均冷卻速度為31.3℃/h(空集裝箱);然而,裝載后,由于貨物的熱容量較大,冷卻速度將大大降低。有時需要15-16h才能達到設定的溫度要求。如果輸入溫度高,需要2-3D才能達到設定溫度。
冷藏冷凍集裝箱內的溫升和溫降速度與集裝箱內裝載的貨物有關。當設定溫度范圍為-18℃±3℃時,容器內溫度應保持穩(wěn)定。然而,以下經驗公式可作為計算冰箱未冷卻時溫升的標準值
1) 冷卻貨物(無通風)0.0054*(TW TN)℃/小時
2) 冷凍貨物0.0067*(TW TN)℃/小時,其中TW和TN分別為外部溫度和箱內溫度。
冷藏冷凍集裝箱非故障性溫度差異和融霜規(guī)律的探討:
冷藏冷凍集裝箱非故障性溫度差異的探討:溫度記錄紙表盤(或電子溫度計)顯示的溫度時常與箱內實際溫度有差異,尤其是處在冷凍和冷藏兩種不同工作狀態(tài),這種差異尤為,而事實上冷藏冷凍集裝箱本身并沒有任何故障。經過研究,我們發(fā)現: 冷藏冷凍集裝箱在構造上,將控制冷藏冷凍集裝箱內部溫度的感溫探頭分別設置在回風口處和供風口處。在蒸發(fā)器下方的是供風口,其上方的是回風口。供風口的溫度波動較大,而回風口的溫度波動較小。所以,感溫探頭放置在不同位置,在溫度記錄儀上反映的結果也不同。
冷藏冷凍集裝箱脫離制冷時間:各種運輸方式之間的交接可能出現短途運輸或制冷系統故障,造成停止制冷。對冷凍和冷藏保鮮貨物短時間地停止制冷狀態(tài)是允許的。許多產品出現幾小時的停止制冷可以接受,但并非所有貨物都如此。對任何冷藏貨物均不允許出現長時間地停止制冷。對特種貨物和溫度靈敏貨物應保持制冷系統連續(xù)工作,避免任何溫度波動造成貨物質量下降。
冷藏冷凍集裝箱應注意溫度讀數的增加不會立即對貨物的實際溫度產生影響,也并不意味著制冷裝置處于不穩(wěn)定狀態(tài)。電子數據記錄除了溫度以外,通常還會顯示除霜間隔和持續(xù)時間。如果裝貨溫度超過了設定溫度,冷藏裝置將會開始自動的將貨物溫度降至符合要求的溫度水平。如果貨物已經解凍,冷藏裝置將會嘗試降低貨物溫度但會持續(xù)頻繁進行除霜。
冷藏冷凍集裝箱溫度記錄:
數據記錄儀監(jiān)測冷藏貨艙的送風和回風溫度,該數據存在電子存儲器中。該存儲器也記錄預檢結果和報警情況,以及一系列與控制器和電力裝置的數據交流情況。這些數據可直接下載到電腦中,進而可進行打印,存儲或者作為郵件附件形式發(fā)出。如果數據記錄儀能夠記錄“開始行程”信息,該信息應當包括貨物的來源地及其目的地。同時應檢查確認其日期和時間信息是否準確。
我們將看到全球冷藏冷凍集裝箱航運市場繼續(xù)增長的機遇。預計冷藏行業(yè)的增長將超過5%,這將超過干箱的增長速度。有幾個重要的趨勢將影響這一增長,當然了機遇中也也挑戰(zhàn)。
但也面臨著不可忽視的挑戰(zhàn)
-冷藏箱生產滯后:雖然消費者對進口食品的需求繼續(xù)上升,但冷藏冷凍集裝箱的生產卻繼續(xù)滯后。2018年,與2016年和2017年相比,產量略有回升,但仍低于歷史水平。至2018年底,全球集裝箱船隊冷藏箱大約為290萬TEU。2018的生產量大約為13萬TEU,與年相比,增長了大約12%,預計2019年的產量將會上升,但增幅不會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