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說雜項,可能很多沒入行或者剛入行的愛好者都會有一種眼花繚亂的感覺,邊邊角角的東西放在一起,就像是一個雜貨鋪,什么那有。但如果要是問一個收藏愛好者,雜項有多少種類,一百個人里有一百零一個人都說不清楚。畢竟雜項太多了。另外,隨著收藏對象范圍的不斷擴大,越來越多的東西都被歸攏到雜項里,雜頂的內涵也在不斷地豐富著。所以,究竟雜項有多少類,幾乎沒有人能夠說準確。
收藏投資看什么?看市場追捧的熱度。一般的雜項收藏品雖然價格相對比較低,在過去的行市上不太被看好,但在近幾年的收藏拍賣過程當中,卻是升溫快的一類。2003年,一場秋拍上,大圣遺音古琴拍出了891萬元人民幣的天價,從這一個小側面反映了市場對雜項的追捧,說明雜項的市場潛力是非常大的。當然,雜項之中,不同的小類,其收藏熱度也是不一樣的。
雜項雖然不像書畫和陶瓷那樣在拍賣場上能夠有很高的經濟效益,但是它的收藏內涵是豐富的,它的市場價格增長速度相當快。針對一些拍賣公司近幾年來的拍賣情況,我做了一個比較,發(fā)現雜項的相對增幅都不小,其中文房清供的增幅大,少的都是3~5倍。
無論是四大名玉,還是青田、雞血、田黃等珍貴的石材,只要是雕刻好、品相好、質地優(yōu)良的,不管是大件還是小件,收藏愛好者都會收藏,市場就會追捧。此外,一些竹木牙雕也特別受大家的青睞。另外,由于文房用具中的硯比較好保存,所以現在其收藏市場也比較大。硯臺的文化內涵是很豐富的,大部分傳世的御硯、貢硯和文人硯都有硯銘。這些硯銘中有很多反映了文學、歷史的內容,使硯臺成為了收藏價值較高的種類。
雜項中的冷門也比較多,有些很讓行外人意外。例如,犀角存世量很少,本身又是貴重藥品,真正流傳有序的并不是非常豐富,在民間流傳的則更少,現在充斥市場的大都是贗品。因此,雖然犀角制品非常昂貴,但由于存世少,一般收藏者很難見到,所以形成不了收藏氣候,無法成為市場追捧的焦點。而漆器和繡品也不大受追捧,因為其保存比較困難,對一般收藏者來說,一旦保存不當,藏品就可能毀在自己的手里。在文房四寶中,由于筆、紙、墨難以保存,所以存世量就比較少,一般藏家也不追捧這類東西。琺瑯器、金銀器和鼻煙壺收藏者較少,市場也比較冷。
因為存世量少等原因,相對不受市場追捧的藏品類別,其價格并不一定低,比如漆器、琺瑯器,價格在幾百萬以上的拍品屢屢出現。雜項中時不時還出現了一些千萬元左右的天價,如前面提到的大圣遺音古琴。另外,例如犀角,市場價格一直是居高不下,只要成交,幾乎不會少于六位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