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
景福黃金回收,黃金回收價格,楊浦黃金回收,周生生黃金回收 |
面向地區(qū) |
全國 |
民國初年(1912-1927),一兩黃金約等于40塊大洋。這個時期,銀圓是主要的流通貨幣,但是由于各地發(fā)行紙幣過多,導致物價上漲,銀元貶值。國民南京時期(1928-1937),一兩黃金約等于100塊大洋。這個時期,國民推行法幣改革,試圖統(tǒng)一貨幣制度,但是由于法幣缺乏信用和儲備,也無法穩(wěn)定物價。
民國時期中央造幣廠生產的金條,收藏界俗稱“廠條”。廠條形狀為長條形狀,經實測五兩重的廠條長7厘米,寬3.1厘米,厚3.1毫米。條面有孫中山側面頭像或中央造幣廠廠徽——古代布幣圖案,印有編號、成色、重量等文字,有的還鈐有“中央造幣廠制”、鑄造時間等戳記民國時期的金條究竟價值如何呢?民國的金條規(guī)格很多,有一兩、二兩、三兩、五兩、十兩數種,但當時流行的就是稱為大黃魚和小黃魚的兩種規(guī)格。
需要澄清的是黃魚的規(guī)格并不是統(tǒng)一的,由重量劃分的話,其實什么規(guī)格都有,但基本上市面上有2種是常見的,一個是所謂的大黃魚(重量為10兩一條)一個所謂的小黃魚(重量為1兩一條),但這里有一個容易出錯的知識點,大家請拿出小本做好記錄,民國度量衡和后的現在可不一樣,那陣子一斤為十六兩,也就說一兩比現在小,(現在一斤等于10兩,一兩呢就是50克。那陣子需要除以16,一兩核算為31克),所以大黃魚合算成克數的話,大黃魚為312克左右,小黃魚為31克左右~
民國時期的兩和我們現如今的兩是不一樣的,現在一兩是50克,但是在民國時期,一兩卻等于31.25克。
這些當時鑄造出來的金條后來被人們統(tǒng)稱為了黃魚,其中規(guī)格大的十兩金條被人們稱為了大黃魚,作為基礎存在的一兩金條則被人們起了一個小黃魚的外號。
在戰(zhàn)亂的民國時期,繼人們?yōu)樾湃蔚脑箢^之后,這種國民鑄造出來的金條成為了當時另一種比較重要的流通貨幣。
民國的黃魚,是金條的舊稱,現在不怎么值錢,并沒有違背它貴金屬的屬性,要知道,盛世收藏、亂世黃金,只有在亂世時節(jié),大家對鈔票沒信任感,這才會儲備黃金這種硬通貨,文物古玩反倒不值錢。如今這盛世如你所見,文物古玩倒翻了身,不斷創(chuàng)出天價,而金條的收藏,卻是不溫不火。民國傳下來的金條“黃魚”,除了本身具備貴金屬保值屬性,還稍微沾點文物屬性,所以現在的價格要稍微在貴金屬價格上有所溢出。
國民黨統(tǒng)治垮臺前夜,中國老百姓的真實民生如何?看過這些就可以想。那時候的一條“黃魚”該值多少錢?那更是個不好算的“天價”。
“天價”且精美的“黃魚”金條背后,卻是國民黨對中國大陸后的瘋狂與搜刮,是國民幾乎深入骨髓的腐敗,更是新中國伊始,那堪稱千難萬難的爛攤。看懂這一切,相信就能看懂,那個時代的大多數中國人,一句發(fā)自肺腑的心聲:高唱凱歌埋葬蔣家王朝!黃魚是近代以來對于黃金的別稱。我們知道,清末以前人們之間交易都是使用真金白銀來進行交易,所以導致了國家貴金屬資源的流失。等到民國建立以后,國家利用銀元代替了真金白銀,后來又采用了法幣。規(guī)定市場交易不能使用真金白銀進行,使用法幣,中國銀行進行統(tǒng)一收購,然后用法幣來進行兌換。然而在那個動蕩的時代,人們都知道只有這貴金屬在手里面才足夠穩(wěn)當,法幣會隨著戰(zhàn)爭的發(fā)展而不斷貶值。
從清末開始到民國時期,市面上的黃金從開始是以私人銀號制作,目前所見清末金錠主要為一兩和二兩,少見五兩、十兩金錠。常見制作銀號有“沈陽寶華”、“天津同豐”、“裘天寶”、“大豐恒”等。清末民初的銀號金錠樣式多為橢圓束腰形,也有長方形,還有蓋有花押的小金餅,錠面加蓋銀號名戳和赤金、足赤字樣以證明成色穩(wěn)定。
民國金條回收,按照中國傳統(tǒng)的計量單位,金條以“兩”為基本重量單位,通常來說,金條分為三種,分別為十兩,五兩和一兩。當然也有半量等其他規(guī)格。對于普通老百姓而言,一般將一兩重的金條稱之為小黃魚,10兩重的自然是大黃魚了。中央造幣廠制的金條上,會壓有中央造幣廠、日期等字樣。
民國金條回收,老黃金回收,民國老黃金回收,民國期間的大部分金條,都是在1945年到1949年之間生產的。國民黨敗退臺灣之后,也將儲藏于金庫的大量金條運至臺灣,而這些數目的金條也成為臺灣后來經濟騰飛的基礎。
全國黃金回收熱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