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農藥的使用技術方面的成績與發(fā)展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新劑型的出現,過去常見的劑型主要有乳油、粉劑、可濕性粉劑等,近年來一些新的劑型如懸浮劑、干懸浮劑、熱霧劑、冷霧劑、微膠囊劑等的出現都大大降低了有機溶劑的使用量,減少了有機溶劑對環(huán)境的污染和對操作人員的毒性。二是施藥器械和技術的改進,如配合熱霧劑和冷霧劑的施藥器械、靜電噴霧等
2.農藥的基礎研究正在深入個
近年來對農藥的基礎研究逐漸引起了有關科學家和有關部門的重視,特別是對有害生物體內新靶標,以及增效劑靶標的研究與利用近年來對殺蟲藥劑靶標的研究有了很大的突破,如GABA門控氯離子通道、鈉離子通道、乙酰膽堿酯酶、乙酰膽堿受體、氧化磷酸化的解偶聯等都得到了比較詳細的研究。
從工廠合成出來的殺蟲藥劑是不能直接使用的,經過一定的工藝加工,添加一些非殺蟲作用的物質(稱為助劑)才能使用,即所謂的劑型加工。助劑的作用就是使殺蟲藥劑(有效成分)能夠均勻地分布在要控制的有害生物活動或取食的場所。農藥的主導劑型主要有粉劑、可濕性粉劑、乳油和粒劑四大類。其他劑型一般是從四大劑型派生出來的。粉劑是由農藥有效成分與稀釋劑、物理性能改良劑和穩(wěn)定劑等混合、粉碎而成的粉末狀制劑。由于稀釋劑(或填料)占制劑組成的絕大部分,所以對粉劑質量影響較大。粉劑常用的稀釋劑是黏土,當原藥的有效成分是液體時,加入吸油性較高的白炭黑;有機、氨基甲酸酯類殺蟲劑粉劑常需加入穩(wěn)定劑,常用的穩(wěn)定劑有異丙基磷酸酯、芳香族或脂肪族羧酸、二元羧酸、磷酸、焦磷酸等酸性物質;另外,能減弱稀釋劑表面酸度的六次甲基四胺、尿素、多聚甲醛、脂肪族醇胺等堿性物質也能作為二硫代氨基甲酸酯類制劑的穩(wěn)定劑。
懸浮劑是把有效成分為固體又難溶于溶劑的原藥和分散劑、濕潤劑、黏度調節(jié)劑、消泡劑、冰點調節(jié)劑、水等一起采用砂磨機進行超微粉碎而加工成的黏稠性糊狀制劑。
懸浮劑是20世紀70年代初期出現的新劑型,兼有可濕性粉劑和乳油兩種劑型的優(yōu)點。懸浮劑的特點是沒有劑造成的各種害處,包裝可用廉價塑料瓶,助劑用量較少。其次,對有機溶劑溶解度小的原藥也可制成懸浮劑,沒有粉塵污染問題。但是,找到長期穩(wěn)定的懸浮體系是很困難的,所以目前能實用的懸浮劑較少。對于凝固點在室溫左右,水中溶解度在幾百mg/L到百分之幾mg/L或易于水解的原藥,仍然難以制成懸浮劑。另外,由于目前的懸浮劑多是水性懸浮劑,所以,有些農藥向靶標生物體內滲透不夠,藥效較差。懸浮劑較黏稠,難以從容器內倒出,給使用造成了不便。